晚說話的孩子未必是貴人?父母的一個壞習慣,讓孩子「有話」難說
2023/12/05

ADVERTISEMENT

在上一篇的文章里,我們講解了寶寶學習說話的五大階段,從這些方面來看,我們可以大致判斷出孩子的語言發育狀況是否正常,同時也能針對孩子的各個時期,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讓他們能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開口說話。


不過,如今的小朋友們說話似乎變得越來越晚會兒,其背后原因可能很多樣,這些原因可能與基因、身體健康狀況、心理狀態和生活環境等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接下來,我們將揭曉6大影響寶寶說話"遲到"的原因,并且附帶一些對應解決方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受限于篇幅和時間,咱們先講第一點——語言刺激。

ADVERTISEMENT

原因:語言刺激量不足

語言刺激對于寶寶學習語言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寶寶沒能得到足夠的語言交流刺激,那麼他們的言語輸入和輸出都會受到影響,從而阻礙了他們語言能力的提升和進步。語言刺激不足通常有如下幾個常見原因:


1.家庭氣氛緊張,親子互動較少。

有些爸爸媽媽可能因為工作過于忙碌或者其他原因,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跟寶寶進行溝通交流,甚至在跟寶寶談話時,態度冷淡,語言簡單枯燥,很難傳遞出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會使得寶寶無法理解語言的溫度和含義,更不會主動尋求發言機會。

2.全家語言環境不統一,造成思維紊亂。

有的家庭可能會出現語言環境不統一的現象,例如父母講普通話,但祖父母或者保姆卻講家鄉話;或是家里父母講中文,周圍人卻講英語。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