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1983年的《四渡赤水》:古月和唐國強同框,陳佩斯和李雪健打醬油

黄朔 2023/03/09

在國內的影視圈里,特型演員是特殊而又不可或缺的存在。

外形上像不像,貼不貼合原型人物的氣質,都是衡量特型演員的重要標準。

比如古月,作為最早一代的特型演員之一,他總共出演過84次毛主席,對于主席由形入神的生動詮釋至今都讓人難忘。

古月并非專業演員出身,在軍區任職的他在41歲那年被葉帥選中,自此走上了特型演員的道路。

1981年,古月在電影《西安事變》中首次飾演毛主席,盡管出場不多但憑借逼真的外形「唬」住了不少觀眾。

但真正讓他以主角身份得到大眾一致肯定的,是1983年的《四渡赤水》。

「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片中那首《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旋律瑯瑯上口,也伴隨著電影的上映被廣為傳唱。

影片上映后不僅得到業內外的一致好評,也讓出道不久的古月徹底打響名聲,自此奠定了大銀幕「主席第一人」的地位。

01、重走長征路,得到軍區大力支持

70年代末,《大河奔流》《西安事變》《風雨下鐘山》等革命題材的影片相繼涌現,獲得了觀眾的廣泛認可。

1982年,八一廠決定將四渡赤水的故事搬上大銀幕,力圖重現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大眾對這一歷史事件并不陌生,作為長征時期最為重要的戰斗之一,「四渡赤水」是我黨歷史上一次生死攸關的重要轉折。

這一戰斗歷時三個多月,中央紅軍在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敵人幾十萬的重兵追擊下,突出重圍粉碎敵人的陰謀,讓處于絕境的紅軍起死回生。

其實早在1971年,八一廠就在準備《四渡赤水》的劇本,但礙于當時的環境,以及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這一拍攝計劃不得不暫時擱置。

直到十幾年后,《四渡赤水》的拍攝再次提上議程,中央軍委更是把本片列為「建軍五十五周年」的重點獻禮片。

在拍攝計劃擱置的十幾年里,作為影片導演之一的蔡繼渭沒有閑著,他兩次沿著當年的路線重走長征路,尋訪當年的親歷者,為日后電影的拍攝積累了大量素材。

在開拍前的幾個月,導演和攝制組再次來到四川、貴州等地的山區,翻山越嶺沿著赤水河一帶實地考察,最終選定在赤水河畔的土城鎮開拍。

但最讓導演等人頭疼的是,四渡赤水的戰斗涉及不少宏大的戰斗場景,需要高昂的制作成本,在80年代的條件下拍攝難度也可想而知。

好在部隊軍區對《四渡赤水》的拍攝給予了大力支持,比如成都軍區不僅找來多位參與過四渡赤水的紅軍老戰士擔任本片的軍事顧問,還從不同軍種中抽調了2000余人參與拍攝。

為了更好地還原四渡赤水的經過,攝制組完成土城的拍攝后,又輾轉婁山關以及云南金沙江等地區拍攝外景,甚至還借調直升機完成山區的高空拍攝。

整個劇組在山區的拍攝條件也十分艱苦,不僅少水少電,不少工作人員還因為不適應當地的環境發燒腹瀉,身體和心理上都遭受了很大的考驗。

為了不耽誤拍攝進度,所有劇組人員都是邊養病邊拍攝,拍完下來平均掉了十斤肉,但沒有人有過一句抱怨。

正是劇組上下齊心協力的這種團結精神,讓影片在四個月的時間里完成拍攝,沒有耽誤影片的正常上映。

02、臨時救場,古月成就角色經典

在拍攝之初,導演的目的就非常明確:那就是想要拍好《四渡赤水》,就要在塑造人物上下功夫,尤其是演員對歷史人物的演繹是否準確更是影片的核心所在。

比如飾演毛主席的古月,其實古月出演本片實屬意外,攝制組最初定下的是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的老演員劉振國出演毛主席。

劉振國之前并沒有出演過電影,但在話劇舞台上積累了豐富的表演經驗,也曾在話劇里扮演過毛主席的形象,因此得到了八一廠的認可。

在正式拍攝時,劉振國跟著劇組來到土城,也參與了多個場景的拍攝。

但導演在看拍完的膠片時突然發現,鏡頭中劉振國的體型有些胖,不太貼合長征時期毛主席的瘦削形象。

由于拍攝時間緊張,導演組在向八一廠請示后做出決定,讓古月火速趕來土城,替換劉振國出演毛主席。

此前古月只在《西安事變》中出演過幾個鏡頭,這是他第一次以主角的戲份出演主席,緊張之情溢于言表。

在趕來土城的路上,古月乘坐的汽車還發生事故導致他的右手摔傷,但古月并沒有耽擱,只是抹了點藥膏就投入到拍攝中。

為了更貼合主席的形象,古月在拍攝期間不僅堅持運動,還嚴格控制飲食,最終減重20多斤,讓他得以在外形上貼合了人物的狀態。

但對古月而言,他最大的問題是表演經驗不足,一些表情和動作顯得僵硬不夠自然,這無疑會影響對人物塑造的真實性。

盡管蔡繼渭對古月的表演并不滿意,但他仍然用足夠的耐心指導古月,糾正他在表演中存在的問題。

私下里,古月也不停琢磨如何塑造好主席的形象,翻看了大量資料,一遍遍地模仿和揣摩主席的神態和動作。

古月的這番努力并沒有白費,最終在影片中成功塑造出了爽朗、樂觀,充滿革命激情的主席形象。

也是從《四渡赤水》開始,古月逐漸擺脫以往表演中的僵化狀態,完成了從簡單的形似到神形兼備的轉變。

03、明星云集,陳佩斯、李雪健都成了龍套

按照當年的標準,《四渡赤水》絕對算得上大制作,其演員陣容更是稱得上眾星云集,不少明星在里面甚至出演了「打醬油」的角色。

比如陳佩斯,此前他剛憑借電影《瞧這一家子》在演藝圈嶄露頭角,但在本片中陳佩斯客串了一個遞送信件的副官,只有短短十幾秒鐘的鏡頭和一句台詞。

還有在片中飾演黔軍師長的劉江,此前他在《閃閃的紅星》《地道戰》等片中的反派形象十分深入人心,也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在拍攝時,劉江也成為片場的「紅人」,許多當地的群眾看到劉江都圍著他喊「胡漢三來了!」極高的人氣一度造成拍攝工作不得不中斷。

值得一提的還有李雪健飾演的林帥,盡管戲份并不多,但還是出現在了電影中。

此前李雪健曾在話劇舞台飾演過林帥,其出色的扮相贏得了不少人的好評,因此得以在《四渡赤水》中繼續飾演這一形象。

另外還有雷恪生、王學圻、馮恩鶴等實力派加盟。

此外,如今早已成為毛主席特型演員的唐國強,在本片出演政委盧青松一角,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七十年代末,唐國強憑借電影《小花》《今夜星光燦爛》等成為影壇冉冉升起的新星,也奠定了其「奶油小生」的名號。

也許是為了擺脫這一刻板印象,唐國強在《四渡赤水》中以絡腮胡的滄桑形象出場,成熟的扮相讓不少觀眾沒有認出其「真面目」。

片中,盧青松給主席點煙的一幕在今天看來更是頗有紀念意義,兩代「主席」的扮演者以這樣一種方式完成了同框。

多年過去,包括古月在內,《四渡赤水》的多位演員都已不在人世,但他們對歷史人物的生動還原為後來的特型演員樹立了標桿,得到一代代觀眾的認可與喜愛。(撰文:皮皮蝦)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