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張若昀接班《狂飆》?熱度網播第一,質感拉爆,為何卻配不上8分

黄朔 2023/02/19

《狂飆》后,誰能接班?


數據上看,愛奇藝又贏了。


上線七天,它新的獨播劇,熱度僅次《狂飆》,網播第一。


又王炸?


大家的追劇熱情又明顯斷檔。


不信?


我就不信你追平了。



顯微鏡下的大明絲絹案


△ 下簡稱《絲絹案》


張若昀主演,馬親王第12部影視改編(《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風起隴西》等)。


14集,每集45分鐘,目前播到第11集(沒錯Sir追平了)。


講述數學天才帥家默(張若昀 飾),因為一筆多繳的稅款,引發了一場近10年官場地震的古代「反腐」故事。


不夸張,《絲絹案》絕對算得上國產古裝里的學霸。


從它敢在劇名里亮朝代就可見其自信。


人物從服飾到起居。



取景從建筑風格到阡陌交通。



官場運作從稱呼到流程。



嚴謹考究,為你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明朝的大門。


如此質感,卻沒能順利沖向國產劇8分金線。


那口氣差在哪?


成也學霸,敗也學霸。


雖然可惜,《絲絹案》注定只能成為小部分人的狂歡。


(p.s.非常建議有興趣的毒飯抽個把小時讀讀原作,看完追劇體檢更佳。


p.p.s.前方小規模劇透,可放心滑動)



01


帥家默天生熱愛算學,吃百家飯長大的他,平日也以測量算賬為生。


幫王家量量田,幫李家盤盤賬。


閑暇時,和好友豐寶玉(費啟鳴 飾)去賭坊賭錢。


算牌神速,堪稱明朝周潤發。



這本事放到今天,不是理科狀元也是珠心算冠軍。


可帥家默偏偏是個一根筋的呆子,只在算數的時候精明,其他時候心智單純如孩童。


某天量田,帥家默發現,農戶家地契的田地面積,和自己量出來的不一樣。


你丈量出來的

是三畝六分對吧

(可地契上)清清楚楚寫著四畝



他不相信是自己算錯。


後來被好賭的寶玉坑,押在賭場幫人算賬。


這一盤,帥家默又發現類似貓膩:老闆收上來的田契,也跟實際數對不上。


那多出來的田,哪去了?


△ 這是個伏筆,之后要考


呆子就是呆子,搞不懂的題,不吃不喝也要弄個清楚。


為了能拉帥家默一起去省城,寶玉幫他買通了縣里架閣庫(類似檔案館)一夜閱讀的機會。


進了數據庫的海洋,這貨如魚得水。


不只土地,連帶把本縣的稅務賬冊也算了個遍。


出來的結果讓人驚掉下巴:


他發現,縣里一直在交一筆冤大頭稅,人丁絲絹稅。


每年3530兩,交了近百年。


(換算成人民幣大概就是,每年230萬,總計2個億)


不知出處,也沒有來由,但就是每年在收。


更詭異的是,這筆稅原本均攤在金安八個縣。


如今,只落到其中帥家默所在的仁華縣。


我翻遍了仁華縣所有記錄

都沒有說明為何要收這樣一個科目

這筆稅賦是仁華縣獨有

其他七縣的記錄里

沒有這筆稅



好家伙,這事一鬧,全縣炸鍋。


雖然我們全縣金安最大,也不能就可著我們薅吧?


民怨霎時沸反盈天。



看到這,你肯定會說,這好辦啊。


查清楚名目,多退少補,重新分攤,八縣續繳。


這案不就結了?


《絲絹案》有趣的地方也就在這。


一筆稅款,牽系太多人的利益。


明面上的,另外七個縣。


一旦被查補交,于另七個縣,就是天降巨款。


窮啊,百姓苦啊。


萬成(縣)您也知道

素稱七山二水一分田

百姓要繳的除了夏秋兩次的正稅和均徭之外

尚還有各色雜泛

倘若突然出現一筆稅賦

蚊子腿上

又怎麼能割下肥肉來呢



在暗,這筆錢只是暫時查不到去處,并非沒有去處。


吃了這麼久蛋糕的受益者,怎麼可能輕易松口。


那張官場與權勢糾葛結成的無形大網,漸漸顯現。

我相信,只有見到這些最基層的政治生態,才能明白廟堂之上的種種抉擇,才能明白歷史大勢傳遞到每一個神經末梢時的嬗變。原著《顯微鏡下的大明》


02


Sir開頭也說了,《絲絹案》認真,細節考究。


可敘事節奏過于緩慢,劇中涉及大量的算數、稅收,還有明話暗說的官話。


這些對于圖爽的追劇觀眾來說,就是攔路虎。


如果能挺過敘事的慢,你會發現, 《絲絹案》就是出扎實的 明朝基層官場現形記


此案的起點,源自帥家默。


與原著的審時度勢不同,劇版的他,最純粹,最透明,是個「算癡」。


數性質樸從不掩飾

數與數之間的關聯就好比天上的星宿一樣

萬年難易


△ 瞧這逆光飛翔的構圖


萬歷年間的基層官場,是怎樣一番光景?


此案一出,立刻出現了 三派


徹查派金安黃知府&巡按御史劉景。


(該市官位最高的兩人)


表面上看,二人為民做主。


其實也有自己的算盤。


他們一個為攢政績,好調回到京城;另一個為了力挺首輔張居正推行新法,樹立官威。


貼個劇照你們更眼熟。


嘿,夏東海。



反對派:不愿意平攤稅賦的另七位縣令&以范老(吳剛 飾)為代表的鄉紳。


前者好解釋。


后者雖然手無實權,卻是整個金安府最有威望的存在。


他們的背后,是本地勢力的集結與老一輩官場留下的人脈網絡。


至于他們為何不愿意理清絲絹稅賦,Sir暫時先不劇透。


△ 原著截圖


以及第三派:騎墻派。


以訟師程仁清為代表,試圖在這次混亂里掙得財名。


——你可以理解為高配版的「方唐鏡」。


△ 長得也挺像


巧舌如簧的他,鐵嘴一開,死人都能給說活了。


嘴上念著「常理人情,正氣公心」,舉著一把「浩然正氣」的扇子。


實際呢?


天理法度,各分兩頭。而砝碼,就是銀兩的重量。還甘當鄉紳的暗刀。


△ 私認為王陽這個角色比帥家默精彩


《絲絹案》當然不是一出簡單的官場現形記。


萬歷年間泥沙俱下的基層官場,早就形成了彼此之間不動聲色的齟齬,以及官場浸潤多年,那被利益磨得包漿的人性。


Sir印象深刻的,是八縣縣令之一的鄧思齊,意為「見賢思齊」。


與帥家默相似,他也對算法很感興趣,兩人甚至在官府比劃起數學題來。


但面對帥家默的純粹。


鄧縣令,除了震撼,更多的是悵然和慚愧。


悵然于,身在官場,對錯早就不是唯一準繩。



慚愧在,他做不到那樣純白良善,也護不住如此良善。


帥家默被拷走時,鄧縣令對著這個「戴罪之人」,深深鞠了一躬。



當眼睜睜看著一個好人,一個老實人被壓制在官場的利益糾葛之下。


這個叫「思齊」的人,回到后堂,掀翻了自己的椅子。


他愧疚。


自己拼命想坐穩這個位置,卻又實在對不起這個位置。



很多人唏噓。


如果金安的人都是這樣內心還有一絲善念存活,那麼等待正義的破曉到來,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


可惜,我們都知道結局。



03


萬歷,是大明朝一個重要的分水轉圜點。


既有萬歷中興的昌盛,也有「明實亡于萬歷」的可嘆。


基層官員的尸位素餐,地方鄉紳的橫行霸道,不是聚光燈下的孤例。


一個注定滑向深淵的朝代,它的子民也必將先比廟堂更早地迎來黑暗。


△ 《大明王朝1566》


相較原著,《絲絹案》著實改動許多。


從帥家默的人設、程仁清的背景再到《絲絹全書》的草蛇灰線。


哪怕劇情稍顯拖沓,張若昀的「自閉式」演技也為帥家默這個角色帶來了一些爭議外。


卻讓我們得已看到那個留存在馬伯庸筆下,在正史的恢弘之外終于被注視的民間雜景。


「顯微鏡」,當然指的是帥家默天才般的觀察力。


但同時,它也指萬歷年間相較省城的一個小小地方,卻點成線、線成面般,鉤織出了大明朝官場彼此牽制彼此制動的真實景象。


回到最初的疑問。


那些田,去哪了呢?


十畝六分的地

九畝二分就夠了



實打實的田地,在有心人的運作下,隱藏了。


這樣一來,那些從農戶手中憑空克扣的地,以及自己私下收買的地,就會順理成章地在賬面上被平掉。


巧借這樣的數字游戲,可以私下吞掉大量的田地而不被發現。


誰會這麼做?這跟人丁絲絹稅又有什麼關系?


Sir就不劇透了。


民以食為天。


那時的農民,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田間的收成。


官府記錄你所有的田地越多,你要交的稅也就越多。


農民不堪其擾,逃荒的逃荒,落草的落草,餓死的也不是沒有。



絲絹案一出,各方勢力斡旋。


最終,吞下這苦果的,又只有農民。


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一張官府告示便決定下半生所背負的重擔幾何。


最令人難過的是。


這一切,他們身在其中,卻毫不知情。


就像劇中。


宋仁向量田的人行賄,想把富人的稅款挪到窮人頭上。


這時,經過一隊舞龍。


他們叫嚷著「五谷豐登」,祈禱來年有個好收成。


伴隨著龍頭僵硬而又肅穆的神情,一股絕望的壓抑撲面而來。


他們從不知道。


五谷難豐,錯不在龍王。


那真兇,與自己擦肩而過時,眼皮竟都不曾抬起一下。


不,他甚至不是真兇。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穿Prada的南瓜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