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劍雨》如果放到現在票房還能大賣嗎?

黄朔 2023/03/02

如果評選15年內最被低估的電影,《劍雨》注定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該片匯集了楊紫瓊、王學圻、鄭雨盛、大S等一眾明星。

考慮到導演蘇照彬在內地名氣不高,所以在《劍雨》宣傳初期,都以吳宇森出品為主要賣點。

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影迷絲毫沒有在該片找到一點吳宇森的美學暴力。

導致此片口碑兩極分化嚴重。

作為電影營銷失敗的經典案例,絲毫掩飾不了《劍雨》的優秀:

影片套用了華語武俠片慣用的俠骨柔情套路,女殺手細雨厭倦江湖紛爭整容后隱姓埋名,卻不想在機緣巧合下再次陷入紛爭。

巧的是她的相公正是差點死于自己劍下的仇人,除了有自己首領的圍追堵截外,她不得不面臨老公的復仇。

有江湖,有恩怨,動作戲過癮,《劍雨》將人們對武俠世界的向往用寫意的方式呈現出來。

除此之外,影片中造型各異的武器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女主角細雨手中能綿軟反折的 辟水劍,男主角江阿生一長一短的參差劍,能燃燒火焰的彩戲師雙刀等等令人耳目一新。

除了影片對女主角細雨退出江湖,卻身不由己的困惑外,影片中還金句頻出。

武學奇才陸竹的那句「 我愿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成為經典台詞。

雖然各方面都堪稱經典,但此片在當年只獲得了8000萬票房成績,根本沒有賺錢,導演蘇照彬更是一蹶不振。

很多影迷都對此片鳴不平,《劍雨》也被譽為 最被低估的佳作

這時候,有人會說了《劍雨》如果放到現在至少10億起步。

其實在叉叉看來,即使《劍雨》放到現在依舊叫好不叫座,票房上很難有大作為,究其原因,有以下3方面:

1.演員陣容吸金力太弱,加上很多主演口碑、人設坍塌,影片或許有大量刪減,阻力不小。

在當時,《劍雨》的演員陣容還是很強大的,既有演技派的王學圻,金士杰、楊紫瓊。

又有代表顏值偶像派的余文樂、林熙蕾、大S。

影片更是請到了韓國演技男星鄭雨盛。

雖然賬面數據相當漂亮,可惜如今的港台明星在內地影響力卻在逐步下降。

除了劉德華、成龍還算得上頂流,即使是古天樂、劉青云等明星大多撐不起票房,很多港片能不能邁過5億大關成了懸念。

作為曾經港片附屬的台灣電影更是成為華語商業電影的小眾 自嗨

如今的觀眾更愿意看到吳京、沈騰、張譯這些內地演員,畢竟在語言親和度上,內地演員的普通話遠比這些后期配音腔有群眾基礎。

如果說演員票房號召力還在其次的話,那麼劣跡藝人則成了一部電影能否上映的關鍵。

身為重要配角的代理人戴立忍飾演了黑石集團三大殺手之一的彩戲師(連繩)。

作為台灣演技派的突出代表,戴立忍曾貢獻了《白色巨塔》《戰神》等多部影視作品。

可在2016年7月,電影《沒有別的愛》宣發階段,有網友扒出原定男主演的戴立忍政治立場有問題,同時還支持邪教。

《沒有別的愛》緊急撤檔,更是鬧得滿城風雨,戴立忍之后的所有作品也遭到了軟處理。

戴立忍畢竟是個小角色,可身為女二號葉綻青的大S可就不一樣了。

她和現任丈夫具俊曄和前夫汪小菲上演的大型互撕現場成了2022年終最重磅的娛樂新聞。

大S在失婚之后和現任丈夫具俊曄蹭吃蹭喝前夫汪小菲,忍無可忍的汪小菲更是爆出自己要給大S兩口子支付每月數萬元的電費。

甚至于兩人現在居住的洋房都是汪小菲結婚時購置的。

種種驚掉下巴的操作讓大S成了吃人血饅頭的典范,也讓她身敗名裂,一夜之間她的代言紛紛解約,大S宛如變成過街老鼠,在內地市場算是徹底混不下去了。

有戴立忍,大S的加入對《劍雨》的風評是打擊性的。

雖然有鄭雨盛,楊紫瓊,林熙蕾等一眾好演員,但終究會被這些污點藝人拖后腿。

2.如今的年輕觀眾缺少浪漫主義情懷,《劍雨》的邏輯漏洞難以取悅現在的消費群體

作為一部武俠片,飛天遁地的表現形式本身就和現實脫軌。

和現代動作片相比,他缺少實戰合理性;

和玄幻片相比,他又顯得不夠嘩眾取寵。

脫胎于武俠小說的武俠片在如今的定位上有些尷尬。

作為《劍雨》的重要線索,

能夠提升功力,延年益壽的得道高僧羅摩的干尸遺體成為掀起腥風血雨的源頭。

它也成了本片最大的槽點。

王學圻飾演的大反派轉輪王之所以費盡心機尋找高僧羅摩的半具遺體其實是為了自己能長出男性生殖器官,變成一個完整的男人。

以至于在當年有不少網友戲稱該片又名 「太監尋根記」

除此之外,片頭差點被細雨等人殺死的江阿生在自曝身份后,為什麼武功會突飛猛進;

同為黑石集團三大殺手的雷斌為什麼會反水細雨,連繩,和轉輪王合作都讓影片充滿了爭議。

早在春節檔《滿江紅》上映時,很多年輕觀眾就對影片中出現的邏輯漏洞表示質疑。

受到韓國,美國等高度發展的工業電影影響,觀眾似乎更加樂衷于尋找劇情中的各種漏洞,以凸顯自己智商的優越感。

或許是過于突出現實,缺少了浪漫主義,讓如今的年輕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充滿了陰謀論,和對劇情過分解讀的特點。

講究寫意,浪漫的《劍雨》反倒不能符合一部分年輕觀眾的喜好。

3.武俠動作片逐漸式微,喜劇、科幻片才是票房辣子雞

曾經作為華語電影主要的類型片,動作武俠片可謂占據了半壁江山,李連杰、成龍更是憑借動作片穩坐一線巨星行列。

可以說80、90年代,幾乎所有的香港電影、台灣電影都會摻雜動作元素。

中國功夫更是打入國際的一張中國 名片

此一時彼一時。成龍,李連杰逐漸老去,動作片逐漸成為過去時。

所以兩人才能分別祭出《功夫瑜伽》《封神傳奇》這樣的世紀大爛片。

取而代之的是以黃渤,徐崢,沈騰等內地影人的崛起。

2012年的《泰囧》更是把票房極限帶到了12億大關。

之后開心麻花的乘勝追擊,吳京為代表的主旋律動作片的推波助瀾,徹底影響了90-00后主力觀影群體。

以《繡春刀》為例,雖然該片口碑頗豐,但票房卻止步于1億,更何況他還是當年的古裝武俠片冠軍。

反觀同年的《捉妖記》《夏洛特煩惱》都在以幾十億的票房成績攻城略地。

受限于演員必須有一定武術基礎,武俠片,動作片成了名副其實的「費力不討好」代表。

在電影商業化快節奏的今天,主打動作元素的《劍雨》顯然成了費力不討好的典型。

從一個商業眼光看,跪著賺錢遠比站著得獎要來得實在。

無論放在原來還是現在,《劍雨》的票房都不可能理想,這并不代表他的質量不好,相反,《劍雨》的落敗正好說明了華語武俠片的衰敗。

原來的電影院早就不是原來的江湖了。

本文為叉叉看片原創,未經本人允許不得轉載抄襲,違者必究。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