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久旱逢甘露,衣錦還鄉,他鄉遇故人——張無忌的人生得意時刻
2023/11/03

如果人生中遇到這四件喜事,那可謂是人生中的大幸事。

金庸《倚天屠龍記》中的主角張無忌,便達成了這四件令人稱心如意的事情。

我們看《倚天屠龍記》,往往沉醉于其中纏綿悱惻的愛情橋段,流連于天馬行空的武功招式,羨慕人物奇幻的傳奇經歷。

而縱觀主角張無忌的人生經歷,堪稱教科書式的勵志故事,金庸賦予了主角從弱到強的艱難轉變過程,最終名震江湖,功成名就,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人生得意,叱咤風云。

久旱逢甘露

張無忌在20歲前,完全是個倒霉的孩子,人生的河流如斷流一般,幾乎陷入了枯竭境地。

他10歲成為孤兒,孤苦無依,摸爬滾打,嘗盡人間各種冷暖心酸,困難厄運。 但是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忍受寒毒病痛的折磨2年之久,胡蝶谷里求醫學醫2年之久,帶著楊不悔行了萬里之遙,沿途經歷風霜雪雨,險象環生,堅定不移,到達西域崑崙山,完成護送楊不悔的艱巨任務。之后遇到初戀朱九真,被騙的傷痕累累,萬念俱灰,跳下懸崖。所幸大難不死,呆在翠谷里5年之久,雖練成絕世秘籍「九陽神功」,剛出山谷,再次被推下山崖,雙腿嚴重骨折,所幸的是,遇到表妹蛛兒相助,得以治愈腿傷。

這年他正好20歲,往日的艱難困苦,成為過眼云煙,久旱逢甘霖,否極泰來,如魚得水,如龍入大海,他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光明頂之戰,張無忌抓住了難得的機遇,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轉折。揭露大反派成昆的陰謀,阻止六大派圍剿明教,張無忌以大仁大義之風,贏得明教眾人的擁戴,成了明教第34代教主,成為精神領袖,或者說是救世主的化身。

光明頂大戰,一戰封神,這比「金榜題名」還要更榮耀,張無忌的人生從此高光閃耀。此時的高光側重在人們的感性認知層面。

而張無忌的更加高光的時刻,是光明頂之戰后的胡蝶谷大會。

說到胡蝶谷大會(可能有很多人沒有關注這段故事,很多影視劇也漏掉了這段演繹),則是張無忌人生的最高光時刻,除了洞房花燭之外(張無忌的愛恨纏綿故事另篇介紹),「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金榜題名時」,三樣人生喜事都一一實現。

他鄉遇故知

在胡蝶谷外,張無忌遇到了昔日的好兄弟+救命恩人——常遇春。

8年前,常遇春帶著小張無忌前往胡蝶谷求醫,寧愿一命換一命,求蝶谷醫仙胡青牛醫治張無忌,換取張無忌在胡蝶谷2年歲月靜好的時光,其俠肝義膽,其重情重義,令張無忌終身難忘。

8年后,張無忌與常遇春(明教巨木旗弟子)故人重逢,說不出的歡喜,眾人聽說常遇春是張無忌的結義兄弟,「執手問好,相待盡禮」,書中提到:常遇春邀請群豪入寨,殺生宰羊,大擺酒筵……另外就是在胡蝶谷與朱元璋和徐達重逢。

久別重逢,兄弟情義,把酒言歡,對酒當歌,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重回胡蝶谷,衣錦還鄉,榮耀加身。

在光明頂,張無忌就任明教教主,那時候屬于臨危受命,帶著明教傷殘教徒,逃入密道,難免有些狼狽。

到了胡蝶谷大會,張無忌已經發號施令,教主范兒十足,書上說「大會明教各路首領」,級別是「香主以上」,也就是說,在全國范圍內的明教中高層干部都參加了此次大會,規模很大,影響力極大,再次確立了張無忌明教教主的權威地位。

書中提到,教眾得知教主駕到,列成長隊,迎出谷來,場面很排場了。

需要說明的是,張無忌為什麼把明教首腦會議定在「胡蝶谷」呢? 因為那里有張無忌的2年難忘的回憶,是他的第三故鄉(第一故鄉冰火島,第二故鄉武當山),沒有胡蝶谷,就沒有張無忌的今天。

重回胡蝶谷,無疑是衣錦還鄉,憶苦思甜,更能體現做人不忘本。

在這里,張無忌有段心理描寫:想起當日離谷時何等凄惶狼狽,今日歸來卻是云茉燦爛,風光無限,真是恍若隔世。

是呀,昔日無依無靠的江湖小白,窮乞丐(朱九真初見他時候,就這樣認為),鄉巴佬,成了振臂一呼,萬人響應的大英雄大豪杰,作為明教教主,統領數十萬之眾,事業達到巔峰,怎能不感到自豪,怎能不讓人羨慕?

更重要的是,張無忌團結了四分五裂的明教,讓其空前團結和統一,胡蝶谷里筑起高壇,歃血為盟,焚香為誓,張無忌在熊熊圣火之前,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眾志成城,摒棄狹隘的江湖仇怨,確立了明教驅除胡虜的歷史使命。

《倚天屠龍記》第25章,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那「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的歌聲,飄揚在胡蝶谷中。群豪白衣如雪,一個個走到張無忌面前,躬身行禮,昂首而出,再不回顧。張無忌想起如許大好男兒,此后一二十年之中,行將鮮血灑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熱淚盈眶。

明尊圣火,熊熊燃燒,張無忌已經不是單純的江湖大咖,而是心系萬民的義軍精神領袖,元朝末年窮苦大眾的「救世主」,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負,真正的俠,胸懷「憐我世人,憂患實多」之心,這正是小說的主旨所在。

金庸先生曾經說過,張無忌與我們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普通人的的成功,以及改造社會的能力,代表著金庸先生的一種人生理想和希望。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