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盛宣懷這樣征服李鴻章,一件事辦的極妙,一席話讓李贊不絕口
2023/09/26

ADVERTISEMENT

同治九年二月,二十七歲的盛宣懷謀得一份差事,給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楨辦理文案,這是他爹盛康請京城的一位同年為他辦成的。

可就在盛宣懷買好去福州的船票,打點好行裝的時候,一封十萬火急的信函被送進了盛家。

盛宣懷原以為是沈葆楨的催促信,打開一看,不是。

急函是淮軍營務處總辦楊宗濂寄來的。在信中,楊宗濂以軍務緊急為由,請盛宣懷即刻動身,速到淮軍營務處幫同辦理一下營務。

看到這樣的內容,盛宣懷心中又驚訝又困惑。楊宗濂跟隨李鴻章南征北戰多年,一直總辦淮軍營務,手下能員如云,這位前輩究竟是遇到了什麼樣的大事大麻煩,非要這個時候讓他前去幫忙?自己果真有那麼重要嗎?還是僅僅因為人手不夠?

但有一點,盛宣懷大概是清楚的,李鴻章此次率淮軍出師,原本是奉旨督辦貴州軍務,鎮壓苗民起義。

ADVERTISEMENT

哪知道剛走到半道,朝廷的新諭旨便下來了,李鴻章加授欽差大臣,改道入陜,會同陜甘總督左宗棠進剿陜甘回亂。

思來想去,盛宣懷最后判定,一定是淮軍入陜遇到了大麻煩。

但去還是不去,終究是個大問題。

在盛宣懷看來,去幫楊宗濂渡過難關,楊宗濂能不能把他推薦給李鴻章,并最終被李鴻章留用,他沒有十足的把握。如果能,那當然是天大的好事,他肯定去;如果不能,這一行等于是得不償失,既失掉了在沈葆楨那謀得的差事,又沒在李鴻章這站住腳。

猶豫不決下,盛宣懷只好向父親盛康討主意。

盛康是個穩健有余,魄力不足,談不上成功,也說不上失敗的中庸小官僚,他給兒子的核心意見是官場中的一句至理名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