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人員給孩子們分別注入麻醉劑,然后套上面罩,雙手綁在背后,最后把頭和身子朝下按入水中,全程在水里待2.5個小時左右。
這一套流程下來,就像是在給人做「安樂死」。
就連親自參與救援的醫生都無法確定大家在水中是否安全,會不會發生意外。
一切都是生死未卜,聽天由命。
參與這場救援的專業潛水員說: 「這比恐怖片還要嚇人」。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部震撼全球的—— 《泰國洞穴救援》 。
它被《徒手攀巖》的導演夫婦倆拍成了紀錄片, 一躍成為了「豆瓣2022評分最高紀錄片」之一,評分高達9.1。
這場救援計劃是七個國家不眠不休了18個日夜,最終創下了13人全部獲救的國際救援。
這也是目前國際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洞穴救援行動,沒有之一。
影片全程高能,不到2小時,每一個環節充斥著心驚肉跳的緊張與對生命的敬畏。
沒有任何恐怖的鏡頭,但整場觀影感受就像救援人員說得那樣——堪比恐怖片。
事情是這樣的。
2018年6月23日,1名教練帶著12名隊員進入了泰國一個非常有名的 「睡美人洞」 內探險,結果被困于萬米長的洞穴之中。
這是泰國的第四大洞穴。
內部蜿蜒曲折,全程10公里,是不少洞穴潛水者的探險勝地。
求救新聞一出,瞬間轟動了全球。
世界各地的救援者立馬蜂擁而至,展開了一場「不可能」的史詩級救援任務。
感動的是有超過5000人參與到了這場救援之中,且全部都是志愿者的身份。
沒有一分錢的補助,甚至有些人還要倒貼上自己的榮譽和職業。
其實,平常進出這個洞穴并不困難,只是他們沒料到剛進入不久便下起了傾盆大雨,雨水直接淹沒了出口,把他們逼進了洞穴的更深處。
這13個人到底困在洞穴的哪個位置?他們是否平安?
沒人知道。
只有進入錯綜復雜的洞內慢慢尋找才能得知。
性命攸關,情況緊急。
很快泰國政府就派來了「皇家海軍」和「海豹突擊隊」的救援人員設法營救。
但結果下潛了200米后被現實情況勸返,只能在水中打轉轉。
如果只是單純困在水中,肯定難不倒當地救援隊。
但現實情況復雜,13人是被困在洞穴的某個角落,而洞穴內的環境又是未知的。
只能看到洞內一片漆黑。
洞內的石灰巖吸水性很強,導致里面一直在源源不斷的進水,想要馬上進入洞內救人并不容易。
對于救援人員來說,除了水性要好,還要有一定的專業性,比如精通洞穴探險的人員。
最后,泰國政府在 弗恩 (一個非常了解睡美人洞穴的英國人)的幫助下找來了數位「世界上最棒的洞穴潛水員」,他們每個人都擁有非常豐富的洞穴潛水經驗。
或許是為了緩解影片的整個壓抑氛圍。
影片中間還介紹了幾位潛水員的家庭成員,他們在得知家人進入洞穴救援時,盡管滿臉驕傲和自豪,但更多的是擔心——每個人的眼中都閃著晶瑩的淚光,說到情到深處時,還會面帶笑容卻哽咽著。
這是整部紀錄片中難得讓人放松的一小部分。
而這些洞穴潛水員因為有愛,也擁有了「鎧甲」。
瑞恩和他的妻子
不過等到這些潛水員到達泰國的時候,距離孩子失蹤已過去了5天。
因為身份的不同,當地救援隊起初并不信任兩位先到的潛水員,而且阻止他們下水。
有多麼夸張呢?
就是雙方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泰國海軍對兩位潛水員說: 「如果你死在里面,別指望我們給你收尸」。
在和泰國海軍據理力爭了一天后,他們才在第六天終于潛入了洞口,但他們一開始并沒有找到失蹤的13個人,反而在第三洞室里意外找到了4個泵水工。
窒息的水下營救就這麼開始了。
想要離開這里,潛水員將兩根呼吸管,給了泵水工一根,而泵水工只能在水下緊貼著潛水員游走才能保持呼吸。
而且水下的能見度非常低,只能摸瞎。
再加上迫切想要離開的求生欲和恐懼感,使得泵水工在水中張牙舞爪的亂動,腦袋時常會撞在巖石上。
光是成年人的營救就已經這麼艱辛了,更何況是那幾個未成年的孩子。
他們被困已經一周時間了,體力應該也已經透支到極點了。
洞穴內的水正以每小時6英寸(1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洞穴外還有上千名的志愿者加入到了救援中,在外用抽水泵一直不停地抽水,避免更多的水進入,以此稍稍減輕潛水員的負擔。
救援還在爭分奪秒的繼續著。
被困者的家人們在洞穴外一次次撕心裂肺的吶喊又暈倒。
潛水員們一次次的潛入水中無功而返,他們拿著繩索鋪線,做記號,來回尋找孩子們可以生存的藏身地,但并不那麼容易。
潛水員身上的負重有限,不僅要背氧氣瓶,還要背保溫器等防護設備以保證自身安全。
洞穴潛水還有一個黃金三分之一準則。
在進來的路上可以用掉三分之一的空氣,出去的路上需要用掉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要留著備用,以應付不時之需。
而幾位潛水員為了盡快找到孩子們,都將這個保命法則拋之腦后了。
他們超量的使用空氣,逼著自己繼續前進。
這已經是孩子們被困的第10天了,如果再這樣下去,他們找到的只能是一具具尸體。
救人的使命感迫使他們繼續上游。
終于,他們在一塊高地上看到了一道求救的光線,正是他們尋找的那群人。
13個人,一個不差的坐在那里向他們求救。
狀態看起來還不錯。
約翰 (其中一位潛水員)拿出相機拍下了這短暫而珍貴的一刻。
潛水員此刻就是這13個人的精神支柱和救命稻草。
確定了孩子們的身體狀況后,兩位潛水員將這個好消息傳遞給外面的世界。
離開的時候,他們再三保證自己一定會帶著更多的人進來救他們出去的。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10天時間里面,他們沒有進食任何東西,僅靠著洞穴里的水就生存了下來,而且各方面的精神狀態居然還不錯。
如果世界上有奇跡,那一定就是現在——生命,活著,13個人。
13個人安然無恙的消息瞬間傳遍了世界各地,一時間全球都在為他們喝彩。
然而,另一個難題又浮了出來—— 如何活著把他們帶出來。
洞內的環境復雜,就連專業的潛水員進出都格外小心,更何況是一群體力已經到達極限的孩子了。
一時之間,真的想不到辦法如何把他們平安帶出來。
等到第12天的時候,第一支突擊隊才終于運送了食物和御寒物品進去,讓大家可以恢復一點體力。
最后,還留下了4名突擊隊員陪伴在孩子們身邊。
營救刻不容緩,還要百分百安全,這是泰國政府對民眾的承諾。
壓力直接給到了潛水員們。
然而,即便他們抽出了160萬公升的水,洞內也只降了1厘米的水位,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
如果坐等雨季過去,那水位需要到10月份才能退到安全區域。
救援人員也嘗試從山頂鉆一個入口,但無論是時間還是危險系數,都沒有辦法盡快實現。
......
13個人的體力和精神狀況,真的無法繼續等待下去了。
一位潛水員聯系了麻醉師朋友 哈利 ,詢問是否可以暫時將人麻醉然后帶出洞穴?
得到的答案是: 「絕對不行,這是不可能的」。
哈利 也是一位洞穴潛水員。
他說自己可以想到孩子們死去的100種方式。
比如呼吸道阻塞、窒息、鼻竇充血、被自己的唾沫淹死等等。
但比起其他方案,讓孩子們暫時休克是目前能想到最好的辦法,沒有之一。
還沒等麻醉師做出決定,洞穴內的氧氣含量已經降到了15%。
在正常的情況下,這點氧氣是不足以維持人的生命的。
很快,前海豹突擊隊員 薩曼 在運送補給的過程中就因為氧氣不足而缺氧死亡了。
薩曼的妻子哭著說:「我很驕傲自己是英雄的遺孀」。
看到這一幕,很難不被觸動。
其實讓參與者和家屬事后再來回憶這場救援行動,無疑是把自己經歷過的痛苦再經歷一遍,特別殘忍。
可能就是這件事的發生才讓哈利來到了泰國,決定親自去洞穴內探探情況。
對他來說,醫生的使命感就是救人。
洞穴內的空氣逐漸下降,汛期也越加逼近,這意味著大家需要和時間賽跑,從死神手中搶人。
最后,只能先放手一搏。
先給每個人打麻醉針,然后分別在各個洞室內安排突擊隊員做接應,重新再次注射麻醉劑,準備充足的氧氣瓶。
為了振奮潛水員的信心,哈利告訴大家:
「不會出什麼差錯的」。
然而現實情況是,潛水員需要學習如何打麻醉劑,如何帶面罩,學習判斷孩子們可能會發生的突發狀況等等。
這些一點都不容易。
第16天,營救計劃正式開始。
10名潛水員需要在30分鐘內進入洞穴,陸續把人帶出來。
住最遠的孩子先離開,然后大家依次離開。
這是孩子們自發的決定。
他們像「安樂死」一樣被帶入水里,他們也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睜開眼的機會。
「短短300米的距離,彷佛有一輩子那麼長」, 等待在下一個洞室的突擊隊員說。
繩索動了就意味著他們即將浮出水面,這也是潛水員和外界的唯一聯系。
孩子就像是手中接力棒一樣,繼續打入麻醉劑,檢查氧氣面罩,環環相扣,然后再被送到下一個洞室,直到洞口外的救護車上。
很快第二個第三個孩子都陸續到達了,這讓人松了一口氣,也證明了辦法是可行的。
洞內的很多地方復雜又窄小,伸手不見五指,就連潛水員都需要反復摸索才能勉強通過,兩個潛水員需要護送一個失去知覺的孩子,可想過程有多艱辛。
有幾個孩子還沒有去到下一個洞室就已經出現了身體反應,比如抽搐不止,呼吸不上來。
潛水員就需要盡快找到一個可以呼吸的地方再重新打一支麻醉或者檢查氧氣面罩。
有時拿麻醉針時,一不小心還會戳到手指。
潛水員說:好在藥品沒有滲入皮膚,否則漂浮出去的就是兩具尸體了。
等到達最后一個洞穴時,孩子們會被打包搬到一個拖板上面,由200名皇家海軍護送到出口位置,隨即送入醫院。
當孩子們陸續被帶上救護車的時候,真正體現了什麼叫做「大愛無疆」。
因為每一個潛水員的身上背負著的不僅是年輕的生命,他們一旦營救失敗,還要肩負起失敗的責任,接受泰國的法律審判。
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潛入洞穴救人,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他們,沒有其他人可以做到。
然而第18天的時候,大雨滂沱,水漫金山。
使得原本就很困難的營救行動變得雪上加霜。
救與不救,大家都在猶豫,今天要比前幾天更加危險。
「但今天不救,明天就沒有機會了」。
他們選擇徑直走進山洞,逆水前行,因為里面還有5個人在等待救援。
原本在頭頂的繩索也因為水位的上升發生了一點變化,幾位潛水員摸著摸著,繩子突然消失了。
一旦沒有摸到繩索,就意味著失去了和外界的聯系,失去了自己唯一逃出去的生命線。
這也是潛水員永遠不能失去也不能放棄的東西。
意外不斷。
在所有人都被營救出來之后,3號洞室的水泵突然炸裂,大量的雨水涌入,里面還有海豹突擊隊的人。
隔著屏幕都可以感受到潛水員的無助和窒息,太驚險了。
好在淹沒洞口的最后一刻,大家都平安潛了出來。
一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成了「可能完成」的任務。
被困的13人,最后全部安然無恙。
這是一場震驚全世界的奇跡,幾個不同國家的人,說著不同的語言,將原本不可能的事情變為了可能。
整部影片都充滿了情感,將每一個受訪者感受展現的淋漓盡致,無論男女,眼中都泛著感激的淚花。
感謝神明,感謝潛水員,感謝孩子們的堅持......
這場奇跡救援的背后,其實也有不少的「困難」。
第一:溝通障礙,雙方互不信任。
這場救援行動一共依靠7個國家的力量共同完成,中國、美國、英國、老撾、緬甸、越南、日本、澳大利亞都有參與。
當地救援隊在剛開始時并不認可幾位國外洞穴潛水員的救人能力。
相比于紀律嚴明的泰國海軍和海豹突擊隊,他們認為洞穴潛水員無法達到救人的地步。
而專業的洞穴潛水人員則認為當地救援隊沒有特定的技能和裝備。
簡而言之就是雙方互看不上,不認可對方的能力,自然沒有辦法達成深度協作。
事實也證明了,當地救援隊只能下潛200米左右,他們也確實沒有救人的能力。
第二:宗教信仰。
泰國的宗教氛圍很強烈。
在正式救援開始之前,應民眾的要求,泰國政府特意請來了高僧 古巴文春 來祈禱祝愿,大家相信高僧的到來可以讓孩子們轉危為安,也緩解了不少家長的情緒。
甚至在潛水員已經負重前行的情況下,他們還要求把高僧加持過的手鏈帶入洞穴給孩子們。
瑞克 無法理解這樣做有什麼意義,他下意識罵了一句后還是帶了進去。
可能是因為英國大使館的人和瑞克溝通過了,他決定尊重信仰。
第三:外交政治。
這次實施營救的核心人員大多都是外國人。
如果順利把孩子們帶出來,一切都不是問題。
但一旦有意外發生,那麼到底是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這可能會是一個影響兩國關系的國際外交問題。
救人是義務的,但救人失敗是要被判刑的。
但如若他們不救,孩子就只有死路一條。
這有點像是道德綁架了。
不過好在被困的13人全部平安歸來,才避免了一系列的問題。
在生命面前,所有的問題都顯得無足輕重了。
哪怕是國際關系,都會因為生命力量而變得更加柔軟。
整部影片,沒有技巧,全是感情。
影片大多是以潛水員的第一視角講述,不僅描述了此次救人面臨的很多現實問題,也穿插了自己和潛水的一些共同回憶,讓大家了解了潛水這項從沒被人重視過的小眾運動。
在昏暗潮濕的洞穴之間,幾位潛水員的出現就好像是照亮孩子們世界的一束光,來得溫暖又及時。
而當成千上萬的人在為同一件事努力時,世界上就沒有了不可能。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只有災難出現的時候,我們才會意識到,生命的力量是如此的頑強。
不放棄就有活下去的機會。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李Dai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