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踏入一年級,象征著真正學業生涯的航船起航,父母心中也悄然燃起對孩子未來的期許。
然而,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年級的許多家長們已經感到心力交瘁,原本的期望瞬間演變成了失望,生活的平靜也如同雞飛狗跳般喧鬧。
比如一位媽媽說,孩子六歲多一點,就上了一年級,好多課都理解不透,好多的作業都不會,剛學完左右又是大于小于等于。弄得自己頭疼,胸也疼,胃也疼……
另一位家長說,一年級老師不按套路出牌,讓零基礎的孩子寫生字,寫一個字一分鐘,撓頭揉眼一分鐘,罵一句接著寫,寫到睡著,家長已經憋出內傷了,陷入焦慮、迷茫,被逼瘋的節奏啊。
經歷過孩子上一年級,我深有感觸, 其實大部分一年級家長焦慮、「被逼瘋」的原因,是孩子剛上一年級就遇到了兩大問題,一是識字問題,二是寫字問題。
經歷過孩子上一年級,我深有感觸, 其實大部分一年級家長焦慮、「被逼瘋」的原因,是孩子剛上一年級就遇到了兩大問題,一是識字問題,二是寫字問題。
幼兒園的孩子如果沒有接觸過識字,進入一年級后難免會有一段時間不適應。
因為一年級的課程安排是 先認識漢字,再學習拼音。
比如一位媽媽說,提前學了拼音,可一年級開始是識字,直接懵了,打了孩子
老師布置的閱讀小任務、語數作業等,孩子因為不識字,不能獨立完成,需要家長的全程參與。
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看到孩子因為識字少、不理解題意而寫作業慢,免不了會著急上火。
再看到家長群里其他孩子因為作業干凈 被老師表揚,更是擔心自己會成為老師口中的「不重視孩子學習」的家長,擔心孩子一開始就和其他孩子有差距,不免焦慮。
對孩子來說,剛上一年級除了識字、還要組詞、造句確實有難度。
而有識字量的孩子,或者經常有親子閱讀的孩子,識字量相對大,口頭組詞、造句就簡單了。 再次說明 親子閱讀的好處,對孩子識字,語言表達,想象力都有很大幫助。
孩子第一次拿筆寫字,如果孩子沒有練習過控筆,一年級開始寫字,不但寫得慢,而且寫得不好。 此時,家長看到孩子寫字慢、寫了擦擦了寫、不規范很容易焦慮「上火」。
比如,一位媽媽說,「我快不行了,一年級的家長,你們還好嗎?」看到孩子寫字 血壓飆升,快瘋了。 看孩子很用力的握筆姿勢,食指彎的嚴重,估計是沒有練過控筆。再看看孩子寫的字,真的不像是個「月」字,媽媽怎麼能不生氣呢?
還有不少家長說, 孩子已經厭學了,才一年級!
家長催、吼,孩子作業困難,家長的不良情緒會影響孩子,你想孩子一寫作業就不好的體驗,會想到要挨批,他能專心寫作業嗎?能對學習感興趣嗎?時間久了,孩子厭學是必然的。
1、提高孩子的識字量
孩子識字量有限,做作業需要家長讀題,閱讀需要家長陪同。
家長在陪同孩子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引導孩子,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責備孩子。
只要慢慢地引導孩子,他們的識字量就會逐漸增加,最終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女兒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經常帶她一起讀繪本,在閱讀中教她識字。
其實,對于一二年級的孩子識字最好的辦法,就是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
所以, 大量的識字是在閱讀中。但是孩子識字量小,讀不懂就不可能對閱讀感興趣,親子閱讀一定要堅持,慢慢輔助孩子到自主閱讀。
還有識字卡的使用,大家感覺枯燥,不適合低齡孩子,但是對于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時間緊, 識字卡可以提高識字效率。 我家孩子一年級時,每學完一課, 老師讓家長把生字制成卡片,打亂順序讓孩子認。
2、讓孩子多練習控筆,打好寫字基礎
家長不要催不要急,一年級的孩子在初次接觸寫字時,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寫字時,需要注意正確的坐姿和寫字姿勢,這樣才能確保寫出規范的字。 每個漢字在田字格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孩子需要按照這些位置來書寫。
老師在每次布置作業時都會強調這一點,家長在家中也要耐心指導孩子,讓孩子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
如果孩子寫字不好, 一定要做控筆訓練,鍛煉孩子的手腕靈活度,從基本的筆畫練起來。
另外,把生字作業和練字結合起來,記住生字的同時練好字,孩子的字體好,考試有優勢。
大家寬寬心,最后沒有孩子這些東西是學不會的,所以大家不需要太焦慮。 但是確實我們要重視,要投入時間,用對方法。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家長們不要給他們過多的壓力,而是要經常給予鼓勵和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們才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比如,夸孩子寫字工整、作業干凈啊等等, 孩子的自信心十足,學習積極性就高,這樣就會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