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戰機飛行員最怕這種動物?撞上就是災難,航母上都有人專門防它!
2023/12/05

這只巨鳥經鑒定為一只安地斯禿鷹,是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翼展超3米

據不完全統計,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發生的鳥撞事故超過2萬起,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0億美元。 自1988年以來,鳥撞事故已經導致超過200人喪生,成為空中飛行安全的一大威脅,也被列為A級航空災難。

為什麼會發生「鳥撞」?

鳥類與飛機發生碰撞的原因涉及到很多方面,首先源于鳥類的自然行為和生存需求。

很多鳥類在春季和秋季進行遷徙,跨越大片地區以尋找適宜的棲息地。 這種大規模的飛行活動增加了與飛機相遇的可能性 ,尤其是在空中通常由鳥類所占據的低空區域。

鳥群遷徙

鳥類通常在較低的空中高度飛行,而這恰好是飛機起飛和降落的階段 。此時,飛機與鳥類的路徑可能交匯,增加了鳥撞事件的風險。在空中飛行的飛行員可能很難注意到飛到視線盲區的飛鳥。

造成「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的加拿大黑雁

同時,鳥類通常以群體形式飛行,特別是在遷徙季節。大規模的群體增加了碰撞的可能性,因為飛機可能穿越整個群體而無法避讓。

在另一方面,則是機場選址的問題。一般而言, 機場的選址往往遠離城市中心, 位于城郊地區,周圍的人類建設和活動相對較少。這使得機場周邊成為鳥類棲息繁殖的理想場所。

其次,機場內部的建筑通常呈開闊平坦的格局,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氣溫和地溫較高,而且許多機場還設有大片的草坪。

這樣的環境條件為昆蟲、鼠類、野兔等動物提供了豐富的棲息和覓食場所,形成了生態鏈的上游,吸引了不同生態位的鳥類聚集。

北京大興機場

第三,隨著機場的建設和運營,臨近機場的區域通常會形成新的社區, 人類活動的增加將這一區域的鳥類驅趕到相對平靜的機場區域。

這種人類與自然的互動,使得鳥類在機場附近尋找棲息和覓食的場所,與飛機起降的活動形成了潛在的交叉。

最后, 空曠開闊的機場區域往往成為一些候鳥遷徙前的集結地或遷徙途中的落腳點 。候鳥的大量聚集和遷徙活動增加了與飛機相遇的機率,進一步提高了鳥擊事件的風險。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在機場附近的近地空域, 鳥類的活動與飛機的起降形成交叉 ,從而導致鳥擊事件的頻繁發生。

當然,在飛行過程中,飛機以極高的速度穿越空中,而鳥類的自然飛行速度相對較慢,使得它們在瞬息萬變的飛行環境中 難以規避飛機的飛行軌跡

對于 噴氣式飛機 而言, 進氣口強大的氣流 也是導致鳥擊事件的一項因素。當飛機迅速穿越鳥類所在的空域時,強大的進氣口氣流有時會將飛過的鳥類 吸入發動機內部 ,引發鳥撞事件。

總體而言, 鳥類與飛機的碰撞主要是由于鳥類天生的飛行習性與飛機運行活動的交匯,以及在某些情況下鳥類未能適應人類活動所帶來的威脅 。為了減少這類碰撞事件,航空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就是為了減少因「鳥撞」造成的災難。

為了避免鳥撞人類做了些什麼?

為了避免鳥撞事件對航空安全造成的威脅,讓飛機安全的起落,人類采取了多種創新而又實用的方法。這些努力主要集中在各行各業專業人士的工作中,以及國內外一些獨特而有效的應對手段上。

首先當然是研發飛機的新材料、新工藝,以及升級飛機發動機的性能。 如今的飛機發動機為了提高抗鳥撞能力,在出廠前都必須進行 「鳥撞測試」 ,也叫 「吞鳥試驗」

波音777 的發動機試驗時, 需要承受4只1.15公斤的鳥的撞擊 ,或者 1只3.65公斤的鳥 的撞擊。并且不能出現著火、過大載荷或失去停車能力等情況,以此保證飛機在發生鳥撞事故時發動機不會因撞擊停止運轉。

飛機發動機

此外,在軍隊里還有一個獨特的兵種,就是 驅鳥兵 ,部隊在駐扎地和航母上會組建專門的驅鳥兵或驅鳥班。

這些部隊成員負責巡邏,通過監測鳥類活動,提前發現可能的鳥撞威脅。

遼寧艦上的驅鳥兵

部隊還會采用高科技手段,如 雷達和紅外線監測系統 ,幫助及早探測空域內的鳥類活動,提供給飛行員準確的信息。

當發現鳥類時,部隊會 采用聲音和光線來威懾鳥類 。通過放置喇叭、發射噪音或激光束,可以驅趕潛在的威脅鳥群,減少與飛機的沖突。

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的太陽能聲波驅鳥器

在機場周邊,驅鳥員會采用一些生態友好的方法。

我國會研究鳥類的生活習性,從生態鏈層面來減少靠近機場的鳥類。 主要包括清除雜草、清除積水區域內的底棲生物,改變鳥類棲息地、覓食地分布等。

為了從根源防鳥,杭州蕭山機場種植了「狗牙根」,這種草長勢低矮,接結籽較細, 不太能讓昆蟲棲息 。而蘇南碩放機場和伊寧機場則分別選擇了種植芍藥、薰衣草等非引鳥草種。

中國唯一的薰衣草機場——伊寧機場

在國外一些機場,會飼養鷹、隼、鸮等掠食鳥類 ,通過這些天敵的存在,迫使其他鳥類遠離機場附近,降低鳥撞事件的發生機率。

1999年,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采取了一項獨特而實用的舉措,引進了 「獵鷹環境服務隊」 來應對鳥撞事件。

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

這個團隊的工作人員著眼于防范一切可能的鳥類威脅,并制定了詳細的危險等級計劃。他們的工作理念是:一切都必須為最糟的情況做好準備。

由于不同的鳥類對于同一種掠食者的反應并不相同,因此「獵鷹環境服務隊」

的隊員采用了多種猛禽,從 普通的鷹和隼 ,到隊伍中的「B-1B轟炸機」——一只名叫「伊萬」的巨大 白頭鷹 。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利用它對付加拿大大雁,只有它能嚇跑它們。」

伊萬

有人可能會擔心: 這些「獵鷹」會不會撞上飛機呢?

其實,這些獵鷹、白隼在出生約35至40天左右,就被帶到機場飼養、訓練。對于機場的噪音、氣味和繁忙的交通, 它們早已司空見慣,將機場當成了自己的棲息地 。在改裝的機棚里,經過訓練的鳥兒們井然有序地排列,等待著出任務的時刻。

白隼 能輕松飛到150到300米的高空,巧妙躲避飛機的起落,卻能夠嚇跑3公里外的椋鳥或海鷗。

白頭鷹 則是低空專家,它們在飼養員的卡車里工作,當鷹開始上下擺動頭部——這是它們發現獵物時眼睛聚焦的表現,卡車司機則減速、搖低車窗玻璃。這時的鷹就如同射出的飛彈,徑直撲向外面的目標。

這支「獵鷹環境服務隊」以其精湛的訓練和卓越的協作能力,為機場提供了一種獨特而高效的鳥撞防范方式。

不過,猛禽并非皮爾森機場唯一的「生化武器」。為了減少跑道上的動物活動,并及時清理跑道上被飛機碾壓的動物尸體, 機場還引入了狐貍和土狼,用于夜間捕獵。

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皮爾遜國際機場每年發現15萬只鳥蹤;2000年初,數量攀升到35萬只;到了2007年,約有50萬只;如今數量下滑到每年35萬至40萬只。

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的防鳥措施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成就,更在生態平衡中找到了一種和諧的共生方式。

這個獨特而成功的實踐案例,不僅為其他機場提供了借鑒,也為我們思考如何在技術和自然之間尋找更為智慧的安全解決方案提供了啟示。在航空的藍天下,人與自然能夠和諧共生,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安全宜人的空中世界。


參考文獻:[1]PILOTS, CREW, PASSENGERS CELEBRATE 2009‘HUDSON MIRACLE'DAMAGED AIRBUS IS CAROLINAS AVIATION MUSEUM CENTERPIECE[2]加拿大機場訓獵鷹驅鳥建奇功[3]戰機撞鳥中國軍網 國防部網[4]A級航空災難!鳥撞飛機有多嚴重?為啥飛行員都怕撞鳥?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