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香港Ⅲ級片票房冠軍,誕生了

黄朔 2023/03/04

這些年,江湖中始終流傳著一句話——

香港Ⅲ級片已死......

其實,關注香港電影的都知道,這說法并不準確。

因為這一標簽包含的類型廣泛:血腥,暴力,黑暗等,而近幾年相關的爆款確實有幾部。

前有讓阿Sa提名金像獎影后的《非分熟女》;

后有導演鄭保瑞的野心之作,讓內地觀眾求了N個月資源的《智齒》。

這不,又又又又來了一部。

它剛上映,票房就超越《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鑒》,登頂香港Ⅲ級片影史票房冠軍。

更有人預測,它將橫掃下屆金像獎。

好了,不賣關子,它就是——

《正義回廊》

說起本片,廠長可以說是從去年盼到了今年。

為啥?

沖著導演翁子光。

2015年,他執導的《踏雪尋梅》,憑借離奇的案件,對人性直逼人心的剖析,在影壇轟動一時。

時隔8年,他帶來第二部「奇案」片。

尤其豆瓣評分不低,好于88%犯罪片,想想都讓人期待。

巧合的是,終于等到了本片發行藍光碟的時刻,香港剛又發生了一起名媛被肢解案。

著實應了那句話——

電影照進現實。

兩者相似的作案手法,瞬間讓本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而翻閱下背景資料會發現,影片亦是真實改編。

原型是發生于2013年,轟動全香港的逆子弒親案!

故事從離奇的失蹤案開始——

2013年,一個名叫張顯宗的男子,匆忙找到警方,聲稱自己的父母雙雙離奇失蹤。

找了數日后,二人依然下落不明。

焦躁不安的他,同時通過其它渠道尋找,比如錄制視訊,在各大平台投放尋人啟事。

然而......

幾分鐘的畫面,深諳心理學的人看了,便能發現端倪。

是的,緊盯著視訊里的張顯宗,只見他眼神躲閃,說話吞吞吐吐;

說話間隙他的頭來回擺動,一副不敢正視鏡頭的樣子。

可以說,他臉上大寫的兩個字: 心虛。

難道是咱們多想了???

不不不。

果不其然,警方很快就發現,張顯宗曾在某社交群里透露,是他殺害了父母。

案發現場,在一棟破敗居民樓里的一間出租屋內。

警方推開門,里面窗戶緊閉,撲鼻而來的惡臭味兒。

房間內雜亂不堪,有搏斗的痕跡,地上仍殘留著些許未擦掉的血跡。

從客廳到廚房,愈發感受到兇案現場的氛圍。

砧板、刀、鐵鋸等作案工具散落在桌上、地上;

三個箱子里,裝著張顯宗父母殘肢的黑色塑料袋塞得滿滿當當;

據現場勘探得知,為了不讓腐爛味蔓延開來,這些殘肢有的被用鹽腌漬過,有的經過微波爐加熱。

不敢相信,他甚至買來600多個外賣盒子,準備打包裝袋。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警方最后在冰箱里,發現了兩位老人的頭·顱。

天啊!

這是人能干出來的事情嗎?!

況且,張顯宗殺害的還是生養他的父母。

盡管案情看上去簡單明了,但影片才剛剛開始......

正如你所見,電影最大程度上地還原了案情。

透過張顯宗閃回的記憶,觀眾能看到他將父母騙至出租屋內,然后行兇的整個過程。

包括后續張顯宗處理尸體,為了凸顯兇手的殘暴,兇案現場也做了近乎一比一的還原。

比如道具組把豬、羊的內臟,按照腐壞的程度,調成相似的狀態和顏色。

主演真就是面對爛肉,拍了數天。

飾演張顯宗的楊偉倫接受采訪時就感嘆,自己被熏得過了兩個禮拜才吃得下肉。

這重口程度,怎麼能不被定為限制級?!

既然是基于現實改編,除了案情框架,導演考慮到觀感,做了大幅度的改動和延伸。

最終呈現出一個全新豐富的故事。

我們能從片中的很多細節,感受到張顯宗的作案動機有跡可循。

從他的敘述得知——

張顯宗從小性格自閉,高度自尊,且情緒不穩定。

由于身高矮小,他尤其憎恨同學對他身高的議論和嘲笑。

而在這一敏感時期,父母選擇將他送到澳洲留學。

孤獨的留學生活,加重了他的封閉,外籍同學的歧視和排擠,更是讓他痛苦不堪。

甚至,這痛從內心,反應到他身體上。

好不容易盼到畢業回國,求職不順,讓他抑郁不堪,最終沉迷股市,賠了個精光。

眼看兒子墮落,父母便著手將早前為他購置的房產,過戶到他哥哥的名下。

這下,徹底激怒了張顯宗。

多年來的怨恨一觸即發,終于釀成了悲劇......

是的,一個人作惡的背后,有他性格上的缺陷,也有外力的加碼,成因是糾纏錯雜的。

包括張顯宗殺人后,沒有躲藏,相反「公告天下」。

這行為,也是他扭曲的心理造成的。

被壓抑許久,他渴望得到關注,就好比他把自己幻想成希特勒,他非常享受當強者、被矚目的感覺。

因此,當新人記者來采訪,他看到對方驚慌失措的樣子,嘴角不自覺露出笑意。

還湊到跟前自豪的問:

要不要我幫你?

可以說,導演通過兩個小時的時長,沒有偏向的,把人性的復雜給呈現了出來。

除了個體,片中還有對香港庭審制度的討論。

關于誰是兇手?

其實,除了張顯宗,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唐文奇。

他是出租屋的擁有者;

是因情感受挫多次自盡未遂后,造成腦部永久損傷的低智人;

也是張顯宗口中的犯罪教唆者。

張顯宗直言,原本他只是向唐文奇抱怨,并吐露想自盡的意圖;

結果,唐文奇非但沒有勸解,還添油加醋,讓他在自盡之前,找幾個墊背的。

像是隨便找幾個女支女;

像是張顯宗的父母。

最初,唐文奇承認,自己確實教唆,并協助張顯宗處理尸體。

但,就在庭審時,他推翻之前的供詞,說自己是無辜的,是被迫參與處理尸體。

一個是智商126的張顯宗,一個是智商只有84的唐文奇。

唐文奇到底是被操控?

還是協助犯罪?

剛開始,或許你會確信唐文奇是無辜的;

但看到后面,當他記憶力驚人,抓狂控訴警方刑訊逼供,或許你此刻的內心,會緩緩打出一個問號。

整個電影就像一個解密游戲。

援引導演說的,這一設定就為了一句話: 「冤獄比放過有罪的人更不公義。」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香港特殊的陪審團制度。

陪審團由隨機的香港各行各業,與法律毫不相干的9個人組成,他們參與全程聽審,并深度討論。

現實案件中,兇手周凱亮和好友謝臻麒,前者陪審團以8:1大比數裁定周罪名成立,判終生監禁;后者則謀殺罪名不成立,因阻止合法埋葬尸體罪判一年,因判決前已被拘留兩年覆蓋刑期,故當庭釋放。

而片中,影片后半部,基本圍繞陪審團的運作,進行360度還原。

其中,導演借台詞,指出了很多人的疑惑。

「法庭是一個尋找真相和正義的地方?還是一個表演舞台?控辯雙方各以不同理據試圖說服陪審團,以左右他們的最終決定。」

此時,回看全片,我們能看出,這絕不僅僅是一部簡單拿「奇案」「Ⅲ級」來博眼球的片子。

它是奇案版的羅生門。

比《踏雪尋梅》更直白,更血腥,是上帝已死的深淵凝視黑暗。

從案情到兇手的內心世界,從家庭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最后延伸至司法制度,可謂是涵蓋了很多很多。

導演帶領觀眾,公正地窺探我們與惡之間的距離。

講真,從2年前的《智齒》到近期大爆的《正義回廊》、《毒舌律師》,此時你還會說,香港Ⅲ級已死?或者香港電影徹底沉淪了?

只能說,是我們太過悲觀了。

援引一位網友寫的——

窮途,未必是末路。

絕處,也可以逢生。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