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其實非常厭惡選擇,可偏偏覺得生活有無數需要自己去做的選擇,從而也就有了無數的煩惱。
害怕自己選擇錯了,于是煩惱,擔心自己因為選擇不對而畏頭畏尾,然后產生巨大的心理負荷,甚至慢慢地陷入了一種自我內耗當中。
其實,大多數人就是因為不敢面對自己,害怕正視自己,卻偏偏喜歡能看到一個完美的結果,從而莫名其妙就有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季羨林先生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其實,人越是降低姿態,放低身姿,才能真正做到心平氣和地接受這個不完美的自己,接納這個不完美的社會。
每個人都像一本書,只有做到足夠客觀和理性地對待自己,也只有真正地正視自己,才能打造自己,接受自己,最終成就自己。
就像《無聲告白》中寫道: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ADVERTISEMENT
面對自己,因為自己才是陪伴自己一生最長時間的朋友;
正視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挖掘出自身的優勢;
接受自己,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取悅自己,愉悅自己,做到獨立,也真正享用到當下美好的一切。
面對自己
面對自己很難,因為一個人的眼睛只能往外看,只有通過鏡子才能看到自己。
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習慣了將眼睛看向別人,而不是看見自己。
于是,越是遇到問題,遇到難關,人就越容易將錯誤歸咎于他人。
可實際上,我們之所以疑惑,之所以痛苦,之所以煎熬,就是看得太片面,想得太簡單。
實際上,世界是立體的,一個人越是做不到面對真實的自己,就越無法客觀而理性地看待這個世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