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是屋主幼芽的小房子。
2017年,幼芽本科畢業的時候,父母考慮到她一個人在上海生活,總要有個落腳的地方,便給她買了一套 9坪的小公寓。
就這樣,幼芽在這間小小的公寓裡,度過了四年的快樂時光。
四年裡,她不停地折騰自己的家, 將它從最初那個沒什麼煙火氣的小公寓,變成了如今這個溫馨可愛的「雜貨鋪」。
現在,除了工作、學習之外,幼芽根本不願意出門,無論是獨居還是偶爾和男朋友一起住,都讓她感到無比愜意: 「我願意一個星期都不出門!」
當然,幼芽之所以願意當個「宅女」,主要是因為這個9坪的小家,實在太舒服了。
全屋設計都是由她自己完成的,每一個擺設、每1㎡角落的佈局,完全合乎心意。
玄關
入戶門不算美觀,使用布簾遮擋一部分,每天進出門時打開簾子,都有一種歸家的儀式感。
旁邊還掛了一個迷你收納架,讓鑰匙有了專門的容身之地。
左手邊,是整面牆的大衣櫃,應季穿換的衣服都收納其中。
櫃體內部還內置了一面穿衣鏡,用的時候把它拉出來,用完收回去,不會佔據多餘空間。
正對面,是髒衣籃和掛燙機,換衣、熨燙的動線極其流暢。
後來她新購入了掛衣架,滾輪的形式方便隨意挪動,上方還添加了吸鐵石掛鉤,方便掛包包。
衛生間
進門右手邊,是衛生間的幹區,出門前後洗手、梳妝的動線便捷且流暢。
衛生間的面積很小,只有2㎡,但洗漱區外移後,也能滿足日常如廁和洗澡的需求。
廚房
繼續往裡走,是同樣非常迷你的半開放式廚房。
原始戶型中的廚房,佔據了全屋三分之一的面積,重新調整格局後,廚房挪到小陽臺的位置, 雖然面積只有3㎡,但已足夠日常使用。
地面鋪貼黑白花磚,耐磨易打理,與木質地板連接在一起,通過不同的材質,劃分出不同的功能區域。
在暖黃色燈光的映襯下,這裡顯得溫馨又浪漫。
客廳
繼續往裡走,路過一面用床背板做的靈感牆,就抵達了面積16㎡的寬敞客廳。
剛拿到房子的時候,客廳的功能單一、佈置簡單,深色的沙發、地毯和窗簾,讓空間顯得局促不俐落。
重新改造後,她換了淺色的沙發套和百葉窗簾,又添置了不少傢俱,將這裡變成了 集休閒、辦公、影音、儲物、閱讀于一體的多功能空間。
後來,喜歡折騰屋子的她,又換了個新沙發,並將它搬到了窗戶下的位置,空出了更寬敞的工作區。
另外,還添置了地毯和懶人沙發,小小的屋子滿而不亂,充滿煙火氣。
都說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最近,客廳又有了新的模樣,沙發被重新移到最初的位置,靠近左右兩側的椅子和書櫃,方便閱讀。
地毯也根據季節隨時調整,能經常換換宅家的心情。
沙發前,是兩個方便挪動的小茶幾,不占空間,需要活動或有親友來家裡聚會的時候,把它們挪到一邊即可。
辦公區
由于幼芽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家裡完成的,原來小小的書桌使用起來很不舒服,她便將 原本沙發對面的閱讀區,改成了辦公區,還換了新的可升降辦公桌,高度可以根據她和男朋友的身高隨時調整。
書桌若是孤零零的放在那,總是會顯得單調而不整體,于是她在左側牆面增加了一組 三層隔板的置物架,等間距30cm 安裝,書也能放下。
書桌下方放了個小推車,擴大儲物空間、挪動靈活,特別適合在小戶型或小空間中使用。
最近,她又把工作區重新佈置了一下,書桌挪到牆體的中間位置,左右兩側擺放置物架補充儲物。
上方釋放出來的牆面,還可以當做投影幕布使用。
臥室
拆除原本的隔牆後,除了廚衛外,其餘功能區域變成了一體化的大空間。
所以在佈置客廳、臥室的時候, 既要考慮白天宅家的公共需求,又要考慮晚上睡覺的私密需求。
但獨居的小戶型,單做一個臥室實在浪費,于是幼芽乾脆將能合併的功能,全部塞到一起, 摒棄傳統的獨立臥室,在房子中間的部分,定制了一面集睡眠區域和收納區域于一體的超大櫃體——壁櫥床。
它集衣櫥、收納、睡覺、化妝、看電影等諸多功能于一體,餘下的空間分給客廳、玄關和過道,完美彌補了小戶型儲物空間不足和麵積過小的缺點。
床體是按照自己身高設計的,上床(床高:1.75米)下收納 (櫃高:1米),避開了榻榻米的不實用性。
床簾可以當做投影幕布使用,四周合圍,擁有絕佳的觀影體驗。
壁櫥的最內側,定制了一小塊壁龕放書,周圍還安裝了磁吸式智慧感應燈,起夜的時候不用到處找開關,特別方便。
其實幼芽的家,在嚴格意義上來講,不屬于那種100分住宅。
但這世界上,哪有「完美」存在呢?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姿態,也有自己的優缺點。
就像有人說,她的家看起來東西太多了。
但事實上, 在這間如同「雜貨鋪」般的小屋裡,也有著充滿秩序的收納:分散、方便拿取與尋找、儘量不設大櫃子。
1、臥室:定制壁櫥,代替床+衣櫃
在壁櫥床的下方,是大量的收納空間,抽拉式櫃體的使用,將換季衣服、行李箱、被褥等物品,都塞了進去。
四個抽拉櫃每個約520mm,底下均安裝萬向輪,可以完全推出。櫃子進深短于走廊寬度,內部還有剩餘空間可以收納。
部分衣物和厚實的被褥,塞在真空收納袋裡,壓縮過後能多出不少儲物空間。
袋子上還帶有二維碼,可以直接掃碼錄入進手機,整合物品資訊,方便尋找。
床旁邊的踏步做成儲物式抽屜,收納化妝品、電器設備等,檯面上還能擺放常用的物品。
2、衛生間:超小空間,就得見縫插針
1㎡左右的衛生間幹區,使用鏡櫃和雙層抽屜的洗漱櫃進行收納,牙膏牙刷、面膜紙巾等,都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方便拿取。
沒有任何多餘空間做櫃子,所以收納以「見縫插針」為主。
除了淋浴區安裝金屬收納架,用來擺放常用的洗澡用品外,還增加了擱板、紙巾盒、夾縫收納架等物品。
3、廚房:物品多,要使用成套收納工具
3㎡的廚房,在塞下冰箱和洗衣機後,用于收納的空間更少了。
但所有的物品,都擺放在檯面上,會讓本就狹小的空間更顯淩亂,所以除了用櫥櫃承擔儲物功能外,還添置了不少收納用的小件工具。
比如白色的小推車,它可以放在很小的空間補充收納,方便移動。
還有碗架、存糧的罐子、透明調味瓶、免打孔壁掛紙巾盒、密封袋等,都能將零散的物品集中在一起,保證視覺上的清爽整潔。
另外,洗衣機和洗碗機都藏在角落裡,站在其它地方不容易被發現,絲毫不影響空間顏值。
直到今天,幼芽的家依舊在變化,偶爾換換新傢俱,再調整調整佈局,總是能佈置出令自己最舒服的狀態。
她把自己的小家PO到網上後,吸引了很多同樣熱愛生活的人關注,不少人表示, 看著她在這棟可愛的房子裡,歲月靜好的模樣,自己都被療愈了。
但也有人質疑說:「你家好亂、東西好多!」
其實在她自己看來, 9坪的小屋裡,滿滿當當都是心頭好,都是自己認真選擇後帶回來的物品,不管是否潛入了消費文化的陷阱,至少現在的自己,是與喜歡的一切待在一起的,這就是一種平凡的幸福。
在能力范圍內給自己最好的,這是她的觀點;理性消費,合理選擇自己所需,也是她的觀點。